您的当前位置:平安康网-> 百科 >内容

甘肃“三位一体”护耕土守牢“饭碗田”

2025-11-28 11:55 来源:中新网甘肃 阅读量:12387   

作为典型的旱作农业区,“十四五”以来,甘肃省取得耕地总量净增75万亩的亮眼成效,牢牢守住了该省耕地保护红线,用“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的保护实践,筑牢了陇原大地的“饭碗田”。

对于自然条件先天受限、干旱缺水与地形复杂并存的甘肃而言,每一寸耕地的保护都承载着更重的责任。75万亩的耕地净增,绝非简单的数量叠加,而是甘肃在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协同推进中交出的硬核答卷,更彰显干旱地区守护“国之大者”的责任与担当。

数量稳增的背后,是刚性制度筑起的坚固防线。甘肃将7703万亩耕地保有量、6378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逐级分解、上图入库,坚持“以补定占”,278个补充耕地项目落地生根,56.11亿元指标调剂资金精准发力,确保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占一补一、占优补优”。

这种闭环式制度设计,让耕地保护从“软任务”变成“硬约束”,为粮食安全筑牢了数量根基。

质量提升的探索,彰显了因地制宜的治理智慧。面对自然禀赋短板,甘肃并未止步于“守得住”,更追求“用得好”。划定103万亩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建立“优进劣出”动态管理机制;在耕地恢复中留足过渡期,杜绝“一刀切”,既保障了生态底线,又兼顾了民众意愿。

这种因地制宜的治理智慧,既破解了保护与发展的突出矛盾,又通过“向布局要效益、向质量要产能”的实践路径,让有限耕地释放出最大生产潜力。

生态协同的考量,赋予耕地保护更长远的发展价值。甘肃的“三位一体”保护,绝非将数量、质量、生态割裂看待,而是实现三者有机统一。在耕地开发与恢复中,该省始终兼顾生态承载力,避免盲目垦殖破坏生态平衡,让耕地保护与生态保护形成良性互动。

这种可持续的保护理念,既守住了当下的“饭碗田”,又培育了未来的“希望田”,为耕地永续利用提供了坚实支撑。

守好耕地红线,方能端稳中国饭碗。当前,面对依然严峻的粮食安全形势,甘肃持续推进耕地保护提质增效,既是对“国之大者”的坚定回应,更为构建更高水平粮食安全保障体系注入了陇原力量。

声明: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热门文章
  • 陕西宝鸡为卫生室免费发放血氧仪

    ?近日,陕西省宝鸡市卫生健康委为全市1685个行政村卫生室免费发放3370个指夹式血氧仪,确保每个村卫生室配备2个,满足群众就近就医需求。??发放仪式上,宝鸡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任晓俊要求,加强基层药品

    2023-02-14 10:46
  • 首批默沙东新冠口服药已完成进口,有望缓解国内需求

    界面新闻1月5日晚从默沙东方面获悉,1月3日晚,国药控股完成一批抗新冠病毒口服药物莫诺拉韦胶囊(molnupiravir)的进口申报。在货物消杀、装车后,国药控股将109托药品运至上海市外高桥保税区仓

    2023-02-14 10:45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