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平安康网-> 热点 >内容

浙江团队助无喉者重获新“声”患者康复实现多元选择

2025-10-14 21:49 来源:中新网 阅读量:14642   

近日,在浙江省肿瘤医院的头颈外科病房,74岁的喉癌患者俞先生(化名)在术后2小时成功发出了辅助发音管置入术后的第一个音。14日,浙江省肿瘤医院专家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不仅是患者重获新“声”的起点,也标志着浙江省首例全喉切除术后辅助发音管置入手术取得圆满成功,填补了浙江省内技术空白。

-->

据了解,喉癌、下咽癌等头颈部肿瘤患者在接受全喉切除术后,往往要面临同一个难题:虽成功保住生命,却永久性失去了自然发声能力。

“沟通一般靠写字,遇到老人或不会认字的人,比划半天也说不清楚。”“复诊时想描述身体不适,只能靠家人转述,常常词不达意。”许多全喉患者家属坦言,沟通障碍让患者逐渐变得沉默寡言,甚至拒绝出门社交。更棘手的是,全喉切除后患者需通过颈部气管造瘘口呼吸,失去了鼻腔和口腔对空气的过滤、加湿功能,这让呼吸道感染的概率大幅增加。

早在2014年,浙江省肿瘤医院头颈外科便已在浙江省内率先开展无喉复声公益培训,通过“食管发音”帮助600余位患者重启交流之窗。然而,食管发音并非适用于所有患者。

“部分患者因年龄、肺功能或食管条件等原因,难以掌握食管发音技巧。”浙江省肿瘤医院头颈外科负责人陈超主任医师解释道,“对于他们,辅助发音管置入术是更优的选择。”

辅助发音管是目前临床常用的发声重建装置,它是通过手术精准置入气管造瘘口与食管之间的“单向阀门”:既允许肺部气流通过发音管进入食管,振动咽食管段黏膜形成基础音,再经口腔构音形成可辨语言;又能有效阻挡食物、唾液返流至气管,从根源上降低呛咳与呼吸道感染风险。

相较于食管发音,该技术优势显著:一方面,发音成功率高达90%以上,而且发声连贯性更强,音质更接近自然说话状态。另一方面是学习成本低,仅需1周至2周的学习,患者通过短期言语训练就可实现日常交流。

为确保首例辅助发音管置入手术万无一失,术前团队组建了由外科骨干、麻醉医师及专科护士组成的专项评估小组,对俞先生开展全面的术前研判。从气管造瘘口愈合情况、肺功能评估、营养状态监测等,每一项指标均密切关注。

手术历时40分钟顺利完成。术后稍作休息后,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俞先生顺利发声。随后,护理团队耐心传授患者及家属掌握发音管的日常清洁技巧、堵塞应急处理方法及饮食注意事项。

此次手术的成功实施,为更多无喉患者提供了全新的发声解决方案,也将推动浙江省无喉患者康复工作进入多元化选择时代。“今后,我们既能为适合的患者提供食管发音培训,也能为困难群体实施发音管置入手术,让每个无喉者都有‘说话的权利’。”陈超说。

声明: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热门文章
  • 陕西宝鸡为卫生室免费发放血氧仪

    ?近日,陕西省宝鸡市卫生健康委为全市1685个行政村卫生室免费发放3370个指夹式血氧仪,确保每个村卫生室配备2个,满足群众就近就医需求。??发放仪式上,宝鸡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任晓俊要求,加强基层药品

    2023-02-14 10:46
  • 首批默沙东新冠口服药已完成进口,有望缓解国内需求

    界面新闻1月5日晚从默沙东方面获悉,1月3日晚,国药控股完成一批抗新冠病毒口服药物莫诺拉韦胶囊(molnupiravir)的进口申报。在货物消杀、装车后,国药控股将109托药品运至上海市外高桥保税区仓

    2023-02-14 10:45
广告